林翊:珍视努力本身的意义

林翊
2021届应用经济学毕业生
收获的offer
哥伦比亚大学
香港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
世界是金字塔组成的,并非每个人都能爬往塔尖,而如何在塔中央时,保持积极,学会做一个平凡快乐的人呢?这个困惑也曾被林翊直面过。回望初入大学时,林翊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焦虑期”,在和别人相处时总感觉自愧不如,认为许多人都比自己优秀。回忆起这一段经历,如今的林翊也释然了,她认为,那时的焦虑是一个人对所处困境的正常生理反应,不必因此感到羞愧,只有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而她也终于慢慢摸索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了这一支撑,学习生活的前行就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了。
做好自己能决定的部分,不惟“结果”论
我们和林翊探讨了如何排遣同辈压力的问题,毕竟她实实在在地经历过这种阵痛与焦虑。林翊高考分数并非拔尖, 初入大学GPA成绩也相对普通。她花了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大学的节奏和生活。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她尝试去将学习状态调整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诸如面对一些写作任务(Writing Assignment),提早写好提纲和教授讨论确认,初稿完成后会预约大学语言自学中心(Sall Center)的老师帮忙修改提意见,他们往往会给出措辞、文笔、词汇方面的具体改进意见,而林翊会在这些意见的基础上,再自己进行六到七次的修改后交付,甚至有时在截止日期(ddl)当天还在给文章做润色。尽管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整体英文能力和GPA(在大一下学期的课程都取得A range)的提升。她说:“之所以有些时候会感到焦虑,是因为大家都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显性的结果,然而,努力的结果如何,许多时候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比如说申研能否拿到offer,除了绩点和文书之外,出国留学的大环境,每个项目竞争的激烈程度,乃至疫情的影响,都很可能决定申请最终的成败。因此,如果已经做好了自己所能决定的部分,面对剩下的、自己难以左右的因素,就要尽可能去放平心态,而不是去轻易地否定自己。”
林翊希望大家能珍视努力本身的意义。她觉得,努力应该是生命中持久的过程。当下是否拿到令人心动的offer,或者是否得到令人艳羡的成就,这些和努力的价值并不一定直接挂钩。有可能拿到的某个并不起眼的录取通知书,或是一个大家觉得“看不上”的岗位,反而能赋予自己一段宝贵的经历,促使自己找寻到内心深处的热爱,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大放光彩。努力和奋斗对成长的贡献,很多时候是不能用显性的成果来衡量的。
从“试错”中找到方向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一早知悉自己内心的热爱与职业的求索,这个过程慢慢漫长而曲折,对于林翊亦然。在大二选择应用经济学专业时,她认为自己尚在摸索和成长阶段,明确的专业规划并未成型,而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相对较少,还可选修金融、市场营销、管理学的专业课、乃至数学统计类课程,在此过程中,融会贯通各类学科知识,并逐步摸索自己的心仪之选。因此,应用经济学自然成为了她的重点考虑对象。学习期间,她慢慢发现了自己在运筹学和商业分析方向的浓郁兴趣,应经专业的自由度与课程包容设置,让她得以有较充裕的时间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及统计类课程。
在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林翊也曾遇到过诸多不顺。起初,她试图尝试转行金融,但在一家券商做了三个月的暑期实习之后,她却意识到“金融民工”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与性格特征。在大三上学期,她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选修了一门编程相关的课程。这次“无心插柳”的选择,反倒激发了她用量化方法解决商业问题的好奇心,让她开始考虑商业分析、运筹学等申研方向。在交换结束后,她又继续在港中大(深圳)修读了一些量化方面的相关课程。虽然因为数理基础不够扎实,她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补习基础知识,但在程序编写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在project最终取得很好的建模结果的凌晨时分,她体会到了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最终在不懈努力之下,她收获了包括哥大、港大在内的多枚名校的offer。
对于商业分析、运筹学方向的研究生申请,林翊给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课程修读
尽量额外修读一些量化课程,如理工学院和数据科学学院的STA2002, STA3010, ERG2050, MAT3007, 以及经管学院的ECO3080等。这些课程虽然难度较高,但其中的知识点大多相互关联,如果数理能力比较强,可以考虑将这些课程集中到一学期上完。
实习
如果已经确定自己要申请商业分析/运筹学方向,最好选择岗位名称包含“数据分析/商业分析/运营/量化研究助理”,或是JD上包含“数据分析/编程语言”等的岗位。起初几份实习可以从小公司做起,因为面试官看中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名气大小,而是实习内容是否和自己的专业能力相匹配。
推荐信
找教授要推荐信时,最好首选专业匹配的老师,这样便于凸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此外,如果在某位教授的课堂上发言积极,或是做过他的研究助理(RA),那么最好找他们写推荐信,有助于让推荐信的内容更加详实。
如果在申请/实习上遇到问题,可以努力寻求校内教授、职业发展中心(CDC)等多方面的帮助。

(图:林翊大三在美国交换时的照片)
林翊说自己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兴趣”、“努力”与“思考”:兴趣,让她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方向——商业分析;努力,让她不断克服自己在转型与探知全新学术领域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思考,让她理性权衡自己的选择,认知到自己的独特性,在充满“内卷”的社会中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
让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成为财富,相比起一片坦途,跌跌撞撞的人生旅程,也一样值得回味珍惜。